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18年第8期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卷首语
认识传统,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次印发相关文件,各地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为完善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澄清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片面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应窄化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不等于读经,不等于蒙学教育。有些学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把传统局限在儒家传统,局限在儒家经学的传统上,甚至是把传统文化教育局限在几本蒙学读物的诵读上。这是片面的。传统是复数,不是单数,中华文化是各家各派各标旗帜、交融互补的,思想制度层面之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大量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继承儒家经学之外的传统,从各种文化流派和文化样态中汲取积极的养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树立文化和民族自信都是非常必要的,都是有益的。
不应神化传统文化。神化传统是自大,鲁迅早就批判过中国“合群的自大”:“古人所做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来不及,怎敢说到改革?”他所列举的几种表现,现在对传统文化教育仍不乏现实意义: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认为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认为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顾炎武也指出:“今人以为圣人作书,必有惊世绝俗之见,此是以私心待圣人。”对待传统文化要礼敬,也要科学、客观,并选取思想性强、共识度高的传统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度量褊窄、读经卫道是不可取的。
不应固化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当作永久不变的正道,以昨天的头脑呵斥明天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譬如,“孝”是基于血缘与亲情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但“父母在不远游”“三年之丧”等传统主张和做法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离开故乡,到异地去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中国很普遍的现象。又譬如,男尊女卑、思想专制等与现代社会不协调、不适应的内容,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也需要加以分辨和扬弃。当前,防止传统文化固化的关键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国的光荣在于她的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创造未来,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和创造让明天的文化比今天更好、更可爱。
【作者系《中国德育》杂志编辑中心主任】
本刊评论员:秦岩卷首语
P01 认识传统,传承发展︱秦 岩
观 察
P07 依法治校是对学生最好的法治教育︱叶 飞
P09 教师惩戒权是不可转让的︱王永胜
实证
P11 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以天津市中小学为例︱郑彩华
学 术
P16 论继承和发展集体教育传统的必要性︱徐 俊
P21 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吕佳丽
话 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P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好三件事︱郭学利
P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路径与方法︱刘水静
P3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周刘波 张 娟
P39 古诗文教学要树立“时代融合”意识︱胡虹丽 乔 嫔
P42 以手帐绘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莫春梅讲 堂
P4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马云鹏
样 本
P52 打造有品质的教育——访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本刊记者 樊 璐 赵广忠
P56 有品质是最好的德育答卷——济南市市中区德育工作综述︱樊 璐
P60 梦想导师:让教育在新连接中真实发生︱张 涛
P63 革命基因传百年 红色文化育英才︱邹 欣 黎 军
P66 选课走班:学校转型的关键一步︱米 强
第一线
P68 仪式课程的旨归、设计与实施︱席长华
P71 让每位孩子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智囊团—担当”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孙晓晖 王天贵
P74 “和谐专员”诞生记︱徐 静
P77 “让家更美好”教学实录︱吴佩贞
资 讯
P05 即时 ︱ P06 文摘 ︱ P06 语录
【微信编辑:崔倩倩】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样本丨优质教育 幸福南开 ——天津市南开区德育工作采访纪实(二)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杂志